工作室介绍

Studio Introduction

谢氏正骨发展概况

当前位置:首页 > 工作室介绍 > 谢氏正骨发展概况

     

谢氏正骨疗法源于清末武医谢南庭(1886.6-1954.11)。谢氏为眉州白马铺人(现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白马镇),早年为贡生,清末民初,各派军阀势力此消彼长,长期混战不停,谢氏报国无门,弃文就武,精于刀术,曾广交好友,行侠四方。谢氏习武师承已无法考究,但其传承注重炼体同时炼气,其对筋络、穴位、精气神、阴阳、五行等修道练气等道家学说颇有研究,自古医道同源,而炼体者难免有伤,自治自保技能乃习武者必修。战乱期间,伤者无数,谢氏心系乡民,在当地悬壶济世,正骨疗伤,每获良效,民望颇高。谢氏习武、行医同时,为求提升技艺曾多方寻访名师,与少林、峨眉、青城等武医同行多有沟通,技艺日渐提高。民国初谢氏在眉山县白马铺乡开设“接骨斗榫”诊堂,以“接骨、理筋、敷药”为主要治疗手段。其有笔记《谢氏正骨临证验方》、《谢氏道门正骨》传承给后代。

1954年,谢南庭病逝,其子谢德斋(1913.10-1986.6)承续父业,作为谢氏正骨疗法第二代传人,在当地开堂坐诊,主治各种跌打损伤。其提出正骨四字真言:“早   ”、“来去自如”、“ 以柔克刚 刚柔相济”、“借力发挥”等正骨经验。对筋骨痹痛提出“治痹重在温通”的学术观念。其整理了家学精要,对前人技术进行了总结,完善了父辈笔记。在文革时期,谢氏行医笔记在“破四旧”运动中背毁殁。谢氏正骨疗法的传承以传承人记忆的方式得以存留。

谢德斋之子谢忠文自幼学医,青年期间在部队服役7年,从军期间常为战友治疗各种跌打损伤,1973年转业回乡为技术工人,1976年文革结束,谢忠文由技术工人转为厂医从事骨伤科诊疗工作至今。

谢氏正骨疗法第四代传人谢晓龙,谢忠文长子,自幼随父行医,目前为眉山市中医医院院长,骨伤科专家,其立志将谢氏正骨疗法发扬光大,摒弃子承父业的传统观念,带徒授业,工作期间将谢氏正骨验方毫无保留地贡献给眉山市中医医院,其中活血散(归红活血丸)、通痹散(三七通痹丸)、补肾壮骨方(参鹿壮骨补肾丸)均已发展成为院内制剂。不遗余力地发展谢氏正骨疗法,并已申请获得两项实用新型技术专利。其提出“明辨跌打损折;治伤不忘疏肝;活血理气,首推当归青皮;善用引经,重视四时用药。”的学术观念;提出“辨证外治、以形补形”骨伤科外治理念;改良了灸法、熨烫等多项中医适宜技术;提出筋经理论指导下的小针刀技术、针刀镜技术。在骨伤、康复、针灸、推拿等专科发展方面提出“整合理念”、提出“大骨科、大康复”全程康复、全员康复、全院康复理念;在疾病治疗方面提出“程序化、标准化、一体化、个性化”、“精准评估、精准诊断、精准治疗、精准指导”观念,促使眉山市中医医院骨伤康复专业迅速发展。

谢氏正骨传承四代,一脉单传,濒临失传风险。其第四代传人谢晓龙摒弃了父子相传的保守观念,在眉山市中医医院工作期间将谢氏正骨精髓发扬光大。目前第五代传人包括河北怀来王海亮、四川仁寿方伟、甘肃庆阳何岳义等,本地眉山东坡传人有乔云虎、李上算、刘强、胡晓娟、时晓军等人。其第五代传人均已独挡一面,在骨折整复位、手法推拿、小儿推拿、小针刀、微创手术、骨关节疾患骨病等诊治、颈腰椎疾患治疗,各种三瘫一截疾患治疗方面颇有建树。

谢氏正骨疗法与道家多有交集,谢氏正骨笔记《谢氏道门正骨》虽已毁殁,但其传人代代相传诵记的“谢氏正骨要旨”开篇即有如下传承:万物负阴而抱阳,冲气以为和。五运阴阳者, 天地之道也。人以天地之气生,以四时之法成,天地相参,日月相应。人之道,应以适阴阳、合寒暑,补不足而损有余。其源于道家圣典“道德经”。谢氏正骨第一代传承人与道家的关系已无从考证,但其学术思想的天人相应观,导引、存思、服气、练功与阴阳五行说,及其对人体经络、气血、脏腑的见解,均为传统中医医道同源提供了佐证。谢氏正骨疗法的核心思想与道家学说多有共通之处,其后世传人亦自称为“谢氏道门正骨”传人,其为谢氏正骨疗法又称为谢氏道门正骨的渊源。

谢氏正骨疗法的主要成就体现在知气识色,手摸心会的诊断技术,正骨八法、理筋十法、辨证用药治疗技术几个方面。其在疾病诊治方面重视望诊及触诊,提出 “知气识色,望而知病”“望形知骨、观人望色”的观念,其认为望形可辨五脏六腑之盛衰,望色望气的生灭、散聚、深浅、浓淡变化,诊断疾病的生成与转归。修炼有成、心中无物者,则可以达到心观而诊,一眼望穿,洞察脏腑,观人如翼。因伤科疾患多有筋骨移位,“手摸心会,机触于外,巧生于内,见微知著,骨之截断、碎断、斜断,筋之弛、纵、卷、挛、翻、转、离、合,虽在肉里,以手扪之,自悉其情”的触诊技术就成为基本功,谢氏提出的“弃、取、轻、重、缓、急、久、旋、刺、扳、叩“触诊十一式一直沿用至今。在伤科疾患治疗方面注重正骨、理筋,“伤未及骨,筋亦有损”,主张对筋伤需早期整复治疗。在正骨技术方面,总结了“正骨十六字决”,分别为:审度、牵转、夹挤、回旋、摸量、提按折顶捏微。在提倡“早   ”的同时,重视“以柔克刚,柔相济”;注重手法复位整复骨折的技巧,“以力打力,借力发挥”。谢氏在辨证用药方面博取众家之长,重视内服药物治疗,擅长外治,长于外用药物炮制、调配及外用适宜技术应用。谢氏传承有金黄散(活血化瘀 行气止痛)新伤散(活血凉血 散瘀消肿)姜桂散(温筋散寒 通络宣痹)香附散(理气和血 通经止痛)舒筋散(活血舒筋 温筋散寒 )四生散(温经止痛 散寒通络)接骨散(化瘀生新 接骨续损)软坚散(软坚化结 消肿止痛)凉血散(凉血止血 舒筋通络)、痛风膏等多种外用膏、丹、丸、散、药酒制剂处方及调配炮制技术。
    谢氏正骨疗法承续我国传统中医正骨理念,以武医实践为基础,博采众家之长,兼收并蓄,彰显独特奇效,是我国传统中医正骨领域的一颗明珠,有极其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,是我国传统中医正骨的活化石。其真实载现了我国传统中医正骨的人文关怀,其治疗理念和治疗方法都有其人性化的显著特点,在百余年的实践总结中,储备了丰厚的人文价值,是传统中医文化的重要内容。谢氏正骨疗法以其独具匠心的学术思想、精深纯熟的正骨手法、十分丰富的治伤经验,最大限度地免除患者的痛苦,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,为社会节约了巨大的医疗资源,有极为珍贵的临床应用价值。